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平台和团队针对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固体有机废弃物随地弃置而污染环境、我国土壤微生物区系日益破坏而导致土传病害猖獗的现实,着重研究高产和健康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特征,生物有机肥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机制,功能菌在根表和根际的行为特征,堆肥和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的生物学特征等。在过去的十五年间,上述研究内容在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农业部行业专项和重大948滚动项目以及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的资助下,开展了深入广泛地研究,发表了180多篇SCI论文,发表期刊包括国际著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Biofuel and Biotechnology, BMC Genomics, 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获得了50多个发明专利,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学术和国内产业技术竞争力的研发团队,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团队获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奖。典型成果如下:(1)揭示了有机肥制造中的生物学过程和施入土壤后的作用机制,并建立了商品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制造新工艺。该成果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揭示了根际有益菌作用机制,并形成根际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术体系。该成果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研发出利用病死畜禽水解性氨基酸和秸秆制造木霉固体菌种及秸秆直接制肥工艺。该成果部分技术于2015年3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并已成功转让6家有机肥企业,获得转让经费3000多万元。为解决我国养殖业中病死畜禽的去向和面广量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学术委员会主任:蔡道基研究员(工程院院士)
工程中心主任:沈其荣教授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是农业部于2011年7月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的4个区域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定位是面向植物营养学科学前沿和作物高效施肥发展战略需求,以大田和园艺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作物营养与施肥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作物养分效率和重金属积累差异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的科学问题;突破协同作物高产高效与安全、协同作物高效施肥与土壤培肥等关键技术瓶颈;创制养分高效利用和重金属低积累作物新品种,研发系列新型(生物)有机肥料产品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依托大阳城集团娱乐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置“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土壤微生物与(生物)有机肥料”、“作物有害元素吸收阻控”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团队成员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苏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团队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和江苏省科研创新团队。目前主持承担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重大合作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 PLoS Biology,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有2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博,另有2篇提名。近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江苏省、教育部、农业部的一等奖,数十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及国家专利金奖,这些成果大多数已经得到转化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健民 研究员
实 验 室 主 任: 徐国华 教授
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于2007年8月正式批准建设的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大阳城集团娱乐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海洋科学一级硕士点、应用海洋学博士点为依托,整合相关科技资源,重点开展海洋生物学领域研究,主要包括海洋微藻生物技术、海洋滩涂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与生态、海洋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应用等方向,构建江苏海洋生物资源研发平台,促进江苏海洋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实验室拥有专业基础扎实、研发能力强的海洋生物学研究团队,在江苏常州、江苏大丰、海南三亚、山东莱州等地分别建有校企共建的科研基地。近年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以及科研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各类部省级课题70多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实验室非常重视国际合作研究,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澳大利大亚西澳大学、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等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密切合作关系。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法箴 研究员(工程院院士)
实 验 室 主 任: 王长海 教授
江苏省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于2010年11月正式批准建设的高校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校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为基础,整合相关科技资源,面向农业与气候变化基础研究的国际前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南方稻作农业,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积淀,凝练形成了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4个主要研究方向:(1)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与固碳减排潜力;(2)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应对;(3)农业生物质循环利用与低碳途径;(4)农田增汇减排的土壤生态学机制。近几年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以及科研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培养的1名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2人入选江苏省优秀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实验室团队成员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近几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其中5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上,部分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收录,被Nature News、美国侨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获得2008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3年度江苏省科技一等奖。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兆良 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实 验 室 主 任: 邹建文 教授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批准设置,成立于1992年。该所依托于土壤学农业部重点学科(1999)和国家重点学科(2001),以土壤质量及功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研究土壤形成与功能演化、土壤有机质与碳循环、农田固碳减排、农业废弃物与生物质炭、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应对以及土壤环境污染和食物安全等当前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附设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生物质炭与绿色农业中心等校级研究中心,建设有常熟气候变化野外试验站、六合农业生物质炭示范基地及三聚-大阳城集团娱乐农业生物质绿色工程技术中心等试验开发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教育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一批重要项目,加入IPCC AR5温室气体清单文本编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温室气体报告、土壤碳的人类惠利报告及世界土壤资源态势报告等国际合作,在Global Change Biology、Agriculture,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用2800多次,5篇论文收入ESR Top 1% 论文,9篇论文收入F5000领跑者论文,先后获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Science, Nature China, Climate Wire等国际学术媒体采访报道,是国际生物质炭协会董事局成员单位,为国家外专局生物质炭引智示范单位(2016)。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爱丁堡大学及苏格兰乡村学院、意大利拿坡里大学等大学的相关机构有固定合作关系,聘请Pete Smith, Alessandro Piccolo, Stephen Joseph, Timothy Filley, David Crowley等国际著名科学家为本所外国专家兼职教授,与北京三聚环保、无限极(中国)、浙江金锅和山东戴威农科等企业建有固定产学研合作。
现任研究所所长:潘根兴 教授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大阳城集团娱乐(澳门)官方网站-正版app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南京市童卫路6号 邮编:210095 电话:025-84395210
苏ICP备11055736号-3